联系我们

武汉福瑞堂礼仪有限公司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

027-86735053

咨询热线:15337222288

地址:武汉市新洲区阳逻经济开发区韩弄村

在线留言
请在此提交您的需求,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及时与和您联系,为您提供专家定制方案。
新闻动态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
古代有“人殉”制度,人进去以后能在墓穴里活多久?

古代活人陪葬,又称人殉,是一种非常残忍野蛮的丧葬习俗,被选中的人能在墓穴中活多久与人殉方式、墓穴条件、个人身心素质等因素有关。不过大部分人都活不过墓室大门被封闭的那一刻。

人殉陋俗的滥觞是在原始社会末期。

通过考古发掘,专家在大汶口文化、龙山文化、齐家文化、二里头文化等早期文明中,都发现了人殉的痕迹。

到了商周时期,人殉开始兴盛。

在安阳武官村发现的殷商贵族大墓中,被人殉者多达5000余人。而在西周的一些侯王贵族墓中,也有殉人200多的墓葬。那时期殉葬人的身份多是墓主的妻妾、奴仆、卫士等,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战争时期的俘虏。

汉魏唐宋时期,人殉逐渐式微。

这段时期,人殉不仅在殉葬者数量上大幅减少,而且在发生的概率以及强制执行力上都有所削弱。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殉陋俗在这一时期已经消失,也有很多人殉事例存在的。如:汉代刘彭祖死时,让能歌善舞的奴婢殉葬;东吴陈武在合肥战死后,孙权命令他的姬妾为他殉葬;唐武宗死后,王才人为其殉葬等。

元明清时期,人殉陋俗死灰复燃。

蒙元入主中原是对中原文化的一次大摧残,这其中就包括了大肆鼓励民间殉葬。据元史记载:“大宁和众县何千妻柏都赛儿,夫亡以身殉葬,旌其门。”这时候人殉不仅在民间盛行,而且还会得到蒙元朝廷的表彰。明朝的人殉是自朱元璋而始,朱元璋驾崩后,殉葬的嫔妃多达46人。到了明英宗时期,明朝的人殉制度才被废除。清代的人殉制度形成定法,并扩展到全国上下。虽然康熙年间,朝廷颁布过“禁八旗以奴仆殉葬”的法令,但朝廷一面禁止,又一面表彰妻妾自愿殉葬。所以一直到封建制度结束时,人殉陋俗才被彻底根除。

那么有小伙伴就好奇,古代活人陪葬时,人进入墓穴后,到底能存活多长时间呢?其实这主要和三个因素有关。

人殉方式

古代殉葬的目的是,让殉葬者在死后能够继续为墓主服务,墓主也由此能享受和生前一样的快乐。而除了人以外,财务、牲畜、器具等,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!这就像《荀子·礼论》中提到那样:“丧礼者,以生者饰死者也,大象其生,以送其死,事死如生,事亡如存。”

蝼蚁尚且偷生!让一个好好的活人去送死,这是谁都不愿意的。所以要想让殉葬者安分地等待死亡,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尽管墓室建筑坚固、结构设计复杂,他们难以逃出生天,但是在死亡之前进行一些破坏来泄私愤,还是很有可能的。

所以,古人就不得不对殉葬者采取一些措施,好让他们“乖乖就范”。

首先是用毒酒、白绫、水银等将其毒死。

这种方法可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食用的,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他人代劳,强行灌入或绞杀。

由于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在进入墓穴之前完成的,所以殉葬者早已死亡,也就根本不用讨论在墓穴中撑多久。

这样做的好处除了能让殉葬者安分,不哭闹,不破坏墓室外,还能将他们摆弄成各式各样的造型,比如屈肢侧身,脸朝墓主等,这种规定的造型动作在他们看来,是为了给墓主人更好的享受。

在早期,相似的方式还有砍头,即直接将殉葬者的首级斩下,用头颅陪葬。后来随着死后留全尸的习俗慢慢形成,人们便弃用了这一方法,改为直接放血而死。

其次,将殉葬者捆住手脚,放入棺椁或墓穴。

这种方法类似于古代的坑杀或活埋。因为这时的殉葬者已经被制住了,失去了反抗和行动的能力,他们只能在这密闭黑暗的地下墓穴等死了。

为了方便操作,同时也为了以防万一,古人还会给事先给殉葬者下蒙汗药,将他们迷晕。身份地位较高的,还有专门的棺椁盛殓他们,让他们陪在墓主人的左右;身份地位低微的,没有棺椁盛放,只有和牲畜、器具等陪葬品待在一起,因为他们生前也就和这些打东西交道。

还有一种更为血腥残忍的活人殉葬方式,那就是将活着的殉葬者用铁钉钉在墙上,然后关闭墓门,让他们死亡。

总的来看,用铁钉钉住的和被绑缚住扔在墓穴的,要比被绑缚住盛放在棺椁的活得更久,因为他们所处的地方空间更大,氧气更充足耐用一些,不那么容易窒息而亡。

最后,将殉葬者群体关在一件小墓室中,集中殉葬。

这种情况比较少,但也是存在的。如:广川的两个人去盗哀王冢时,在一间小墓室里,他们惊奇地发现,墓内有一百多具尸体,拥挤地枕压叠加在一起,而且大多面目狰狞,姿势十分怪异。这就是集中殉葬的结果。

一般集中殉葬的规模比较大,几乎都在百人以上。这么多人挤在一间只有十几平米、甚至几平米的小房子里,其场面和结果可想而知。

因此大部分人都是被挤死的、踩死的,只有少数人是因为墓门被封闭后窒息而亡。

墓穴条件

我国古代帝王的陵墓,大致由地上的“封土”和地下安置棺椁的“地宫”两部分组成。

最初的封土,是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实,垒成一个上小下大、方形平顶的台子,又名“方上”。到了唐代时期,为了防止封土的水土流失以及严峻的盗墓活动,唐朝的帝王将封土改为了“以山为陵”,即在山体里面修建陵墓。这样不仅保证了陵墓的坚固性,也让它的位置更加隐蔽。

而在古代的帝王陵墓中,除了风水十分重要,陵墓的气密性和防水性都需要做得非常好,这是判断一个陵墓好坏的重要依据之一。

为了做到这一点,工匠们会先在地上挖好排水的沟渠,然后在墙壁及顶部用砖石砌成造型,并一层一层的夯土,再用粘土制成的膏泥填补缝隙,最后一层一层地刷漆。如此反复多次后,墓穴的防水性和气密性就非常好了。一旦墓门关闭后,墓内墓外就几乎隔绝开来。

不过有些帝王的陵墓因为选址、工匠工艺等原因,气密性和防水性并不好,甚至还出现过漏水的情况,道光皇帝的第一座陵寝就是这样。

道光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,他在位30年,曾经花了七年时间,在清东陵为自己修建了一座陵墓。后来他的孝穆皇后先死,便顺理成章的先进入到了这座陵墓。一天晚上,他梦见孝穆皇后在大海里向自己求救,于是第二天派侍卫去陵墓里一看,结果发现陵墓漏水了,孝穆皇后的棺椁也被淹了一半。所以他便放弃了清东陵的这座陵墓,在清西陵重新建了一座。

所以对于活人殉葬者来说,如果遇到了气密性和防水性极好的陵墓,那么他们存活地时间会非常短。反之,遇到了气密性和防水性差一点的陵墓,他们存活地时间就会长一些。

个人身心素质

在墓穴中,什么会威胁到殉葬者的生命安全呢?最主要的有三个:食物、水、空气。

据相关研究表明,人在不吃饭、不喝水的情况下,最多能坚持3到5天,也有一些极限人员能够坚持7天左右。但那是在特定情况下进行的特定的操作而已。

墓穴中是没有任何的食物和水的,所以从食物和水这两个条件来看,他们只能坚持3到5天。但是如果从空气角度来说,他们能坚持的时间就大大缩短,甚至只能坚持几小时。

人每天大约要进行20000次呼吸,换算成每人每小时来看,也就是每人每小时大约需要25立方的空气。因为不同人的身体情况不同,所以需要的氧气也略有不同,。

一个墓室能有多大?能有多少个25立方的?况且他们大多数都是被盛放在棺椁中或封闭在一间狭小的墓室中,这样能得到的氧气也就更少了,根本坚持不了几个小时。

另外,一个人在紧张、兴奋、恐惧等状态下,心跳会加速,血液循环会加快,同一时间对氧气的消耗量也会增多。被殉葬者面临着痛苦的死亡,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十分恐惧的,这样无疑会加速他们死亡。

不过也有一些早已经知道自己命运的人,在这一刻到来时,他们并不慌张,所以相对而言,存活的时间稍微长一些。




上一篇 : 英国一小村庄中,却有一个德军墓地,埋葬了14位德国军人

下一篇: 盗窃古代墓葬,会受到怎样的处罚?